为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号召,深化中日韩康养大学联盟的务实合作,系统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康养人才队伍建设,在外交部、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及国家外国专家局的专项支持下,我校于2025年10月26日至11月4日成功组织实施“产教融合模式下培养应用型康养人才培训项目”。艺术学院院长刘立伟教授作为学校研修团成员之一,赴日完成了为期十天的培训与交流。

赴日研修团合影
本次培训内容涵盖了理论授课、实地考察与介护实操等多个模块,刘立伟全程参与,系统学习了日本在康养领域的先进理念、成熟体系与实务操作,同时结合学院教学发展与艺术康养工作实际,重点考察日本养老产业中艺术介入的实践模式、环境空间的适老化设计理念以及相关产品的研发应用,旨在为学院未来在艺术康养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汲取经验、明确方向。
理论课程为团队成员清晰介绍了日本康养的宏观结构和特色。居家医疗的现状与挑战国立长寿医疗研究中心及Frail衰弱问题、认知症预防护理及康复中的回忆疗法、国际化视角下老年人心理与福祉、政策制定、实务照护和中日对比,全面了解日本在康养领域的具体做法和理论前沿。

课堂教学
实践环节重要通过对Rakuru短期住宿与护理服务机构、白杨福祉院、信乐庄特别养护老人院等地的考察,直观感受日本养老服务的精细化、人性化与多元化。刘立伟院长特别关注了各机构的空间艺术陈设、适老化环境设计细节(如无障碍设施、安全考量)、专为老年人研发的辅助产品(如自动移位床、防洒餐具),以及日常活动中普遍融入的音乐、手工、绘画等艺术形式。这些元素共同营造了尊重、支持且富有活力的养老环境。
介护实操课程重点学习了基于身体力学的介护技能(如翻身、起身辅助)、“无抬举护理”理念以及辅助器械的使用。日本社会保障体系、养老设施设计理念的演进以及营造丰富日常生活的实践,进一步巩固了对日本康养体系整体性的理解。

实地考察与实操
刘立伟表示,通过本次研修,认识到康养的本质远超越技术层面,是一场关于生命尊严、情感连接与社会文明的整体实践。日本形成的康养体系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始终,从国家制度的顶层设计,到空间的一处扶手、一顿易食餐,再到一次唤起记忆的手工活动,体系化、系统化构建了一个理解、尊重并支持老年人自主性与情感需求的闭环。艺术介入成为照护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软性基础设施”,它能直达药物难以触及的精神世界;而极致的适老化设计,则是将抽象人文关怀转化为具身体验的“硬性支撑”,二者共同作用,真正实现了从保障生存到支持生活、从被动照护到积极健康的范式转变,为我们未来在中国语境下推动艺术康养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借鉴。

个人学习掠影
艺术学院将围绕本次研修做好总结,继续坚定以“艺术康养”作为高质量发展点,加强与学校各部门的配合,系统推动成果转化,构建“内外联动”的实践路径。对内,将围绕艺术康养空间的持续建设,面向师生开展艺术体验、实践及疗愈活动,参与到呵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中;对外,将与社区、医院及康养机构协同,推动艺术疗愈微专业实践课程落地,借助数智化技术,研发绘画、音乐、手工、环境疗愈等模块化产品与服务,助力居家与社区养老,提升服务效能与幸福指数。同时,与本次研修团队持续保持密切交流,共同孵化“医艺结合”特色活动、课程与产品,持续凝练艺术学院在医学院校中的发展内涵和独特价值,为学校康养教育战略贡献力量。